天氣冷,不用我解釋,台灣各地應該都有親身感受,昨天訪視只能用饑寒交迫來形容,真的很想建議院方是否可以訂個規則:低於十度時,護理師不宜外出家訪,實在太沒人性了,我去訪108歲安寧個案,家屬說阿嬤三天沒排便,趕緊隔著衣服先檢查觸診,然後教照顧者掀開最裡層衛生衣要執行腹部按摩的那一刻,人瑞阿嬤竟然大叫,大家都嚇一跳…因為阿嬤說:好冷…。是我的手太冷,讓個案驚嚇,不過阿嬤難得出聲講話,也是另一番神奇發現。
今天不是要分享這個,一下就離題~歹勢
想告訴大家是天氣冷對於臥床長輩來說除了低體溫、血壓太高/太低、中風、用熱用電安全外,容易發生腸胃道出血的合併症。有位剛轉來的個案才出院一週,原本已聯絡將於下周探視,結果半夜就被送回急診,原因是解黑便,(上腸胃道出血較多黑便,下腸道出血較多血便)。管灌個案通常我都會提醒灌食時間如同我們吃飯,若需要一餐飯的時間細嚼慢嚥,那灌250cc的配方就一樣要15-20分鐘才夠,速度慢,讓配方是慢慢流入而不是像水柱一樣沖入,對於胃黏膜是比較好也安全。假想水滴石穿的意思,每天都在沖洗胃黏膜,一天五餐+給藥+給水,如果沒有保護,長輩很容易因為潰瘍受傷而發生出血的合併症。這樣解釋…可以理解嗎?
有些文獻指出:季節變換造成消化道出血的情況相當常見,低溫會導致胃酸分泌變多,原本就有胃潰瘍的病人,易發生胃出血。若是加上胃管灌食個案平日不注意,那冬天發生腸胃道出血的人數比例就會增加。我敢說這段以上的概念,是我的個案家人或照顧者都可以琅琅上口,因為訪視初次衛教的過程講過,隔次再訪時會考試,組頭是個嚴格的老師,面對生命不能馬虎,這麼多年來管灌個案發生出血合併症的比例極低。
天氣冷,注意保暖,再提醒:用烤燈也要注意安全與水分補充,祝福大家與家中長輩都平安。